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岳飞网爱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岳考辨——兼探岳姓氏之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4:5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岳考辨
                        —— 兼探岳姓氏之源

                                                                              岳玉玺1 , 岳广腾2

                                                              (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聊城 252000)

    [ 摘 要] 四岳是尧设四时之官, 渐变为一个世袭家族。舜时因功得祚国、赐姓、命氏。四岳出自羲和, 羲和出自重黎, 重黎家族是炎黄集团中, 垄断祭祀的家族。四岳是姬姓后裔, 又是姜姓所生, 故姓姜。夏代仲康时, 四岳家族因日食事件受重创, 封地被夺,其后人以先人官名命氏, 称岳氏。

[ 中图分类号] K8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2- 1217   ( 2010) 03- 0057- 04

帝尧即位后, 首先任命的四位官员分别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史称“四岳”。《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这次任命的情形: “乃命羲、和, 敬顺昊天, 数法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分命羲仲, 居郁夷, 曰旸谷。敬道日出, 便程东作。日中, 星鸟, 以殷中春, 其民析, 鸟兽微。申命羲叔, 居南交, 便程南为, 敬致。日永, 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 鸟兽希革。申命和仲, 居西土, 曰昧谷。敬道日入, 便程西成。夜中, 星虚, 以正中秋。其民夷易, 鸟兽毛口。申命和叔, 居北方, 曰幽都, 便在伏物。日昴, 以正中冬。其民燠, 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 以闰月正四时。”比这段文字更早的文献记载是《尚书.虞书.尧典》, 其内容与《史记》基本相同。

从上面文献的记述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其一, 帝尧即位后( 即尧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后) , 将羲、和四子, 任命为主管历法, 并兼理东、南、西、北之事的大臣, 这是历史事实, 当确信弗疑。汉代的孔安国说: “ 四岳, 即上羲、和四子也。”据此可知, “四岳”名称始于尧初, 四岳家族是从羲、和二氏分化出来的。其二, “ 四岳”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是“敬顺昊天”,“数法”,“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这就是说, 他负责密切注视时日的循环变化, 认真观测天象、物候的变化及其规律, 编制历法, 并指导黎民百姓使用。其三, 四岳具体的任务是, 分别到东、西、南、北方的郁夷、南交、西昧、幽都去, 到那里观测日中、日永、夜中、日短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一天的天象与物候的实际情况, 为确定“二分”、“二至”的时间, 安排四时,编排一年的日历等, 提供依据。所以, 郑玄说: “ 四岳,四时之官”。其四, 四岳到四方之后, 还有一个附带的任务, 那就是, 训导人们, 按照时令, 及时劳作: 东作、南为、西成、伏物, 即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故孔安国说, 四岳是“分掌四岳之诸侯”, 郑玄说, 四岳“主方岳之事”。孔、郑二人的这些说法, 主要在说明, 四岳还兼有地方诸侯的一些责权, 但并不说明四岳是地方诸侯。这是因为, 四岳的官职比地方诸侯要大,《尚书. 周书.周官》说: “ 唐虞稽古, 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 外有州牧、侯伯”, 由此可证, 四岳是朝内重臣,而非地方诸侯。

“四岳”最初是一种官职的名称, 这种官职, 由羲、和两个家族的四个人充任。其职责任务, 由四个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个官职也和当时的大多数官职一样, 是“世守”的, 即子子孙孙代代相袭的。职司与事业的共同性、长期性, 把这两个家族紧密地连系在一起, 久而久之, 四岳这一官职名称, 便逐渐转化为家族的名称, 并且, 原来的两个家族, 也合二为一, 不曰“羲、和”而统称“四岳”了。
帝尧之时, 四岳这一官职的地位是相当显赫的,凡有重大决策, 帝尧总是要找四岳一起商量。例如,当“汤汤洪水滔天”, “下民其忧”时, 帝尧首先向四岳垂询, 问是否“有能使治者”? 而当能否启用鲧的问题, 大家意见不一致时, 尧最终还是采纳了四岳“试,不可用而已”的建意。又如, 当尧年迈, 欲找人接替他的帝位时, 首先想到的人选是四岳, 问他们说: “嗟!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 汝能庸命, 践朕位?”四岳齐声回答说: “鄙德忝帝位。”谦词谢绝了。接着, 他们积极地向帝尧推荐虞舜, 最终使其成为帝尧的接班人。
帝舜即位后, 四岳地位之显赫, 无逊于尧时。这主要表现在两件大事上, 第一件大事是, 他们协助帝舜顺利地完成了官职、人事安排。帝舜即位之初, 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是, 官职与人事的安排。这是当时的形势造成的, 一方面,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及人们社会活动的能力增强, 范围扩大, 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 需要设置更多的机构与官职, 用来协助帝舜处理内外事务; 另一方面, 由于在帝尧去世之前, 就已“举用”了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垂、益、彭祖等一批人物, 但他们“未有分职”, 帝舜即大位后, 就必须对他们作以适当的安排。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舜乃至于文祖, 谋于四岳”。舜问四岳: “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 使居官相事?”四岳齐回答: “伯禹为司空, 可美帝功”。于是, 帝舜以禹为司空。又根据四岳的建议, 分别安排弃为后稷, 弃为司徒, 皋陶为作士, 垂为共工, 益为虞, 夔为典乐, 龙为纳言。帝舜又问: “嗟! 四岳, 有能典朕三礼? 四岳齐说: “伯夷可”于是舜对伯夷说: “ 嗟! 伯夷, 以汝为秩宗。”《尚书.周书.周官》评述虞舜即位之初的官职人事安排曰: “唐虞稽古, 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 万国咸宁。”这固然是赞颂帝虞的英明, 但也是肯定四岳助帝舜之功。第二件大事是, 四岳协助大禹治理洪水获得成功。前面说过,早在帝尧之时, 就有水患,“ 汤汤洪水滔天, 浩浩怀山襄陵”, 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帝尧曾先后派共工与鲧去治理, 他两人都采取了“壅防百川, 堕高堙庳”, 即削平高丘, 填塞洼地, 壅堵江河的办法, 其结果是, 洪水越治越大, “ 祸乱并兴, 以害天下”。尧舜“ 流共工于幽陵”,“殛鲧于羽山”, ( 孔安国曰: 流、殛“皆诛也”) 。于是, 帝舜又命鲧之子禹去治理, 并派共工的从孙四岳为助手。大禹和四岳接收了他们先人们的教训, “念前之非度, 厘改制量, 象物天地, 仪之于民”,“高高下下, 疏导滞, 钟水丰物”。“披九山, 通九泽, 决九河, 定九州”, 遂使天下安平, 帝舜大悦, 于是论功行赏。群臣之中, “ 唯禹之功为大”, 故“祚以天下, 赐姓曰姒, 氏曰有夏”。四岳佐禹治洪, 功不可没, 故“ 祚四岳国, 命以侯伯, 赐姓曰姜, 氏曰有吕”。综上所述,四岳在尧、舜之时, 是官高位显的, 并得到了祚国、赐姓、命氏的恩宠。

但是, 四岳缘何能得到尧的如此重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就需要对他们家族的出身背景加以考察。我们已经知道, 四岳即羲、和四子, 出自羲、和两个家族。羲、和又是出自哪里呢? 裴駰释“羲、和”曰:“重、黎之后, 羲氏、和氏, 世掌天地之官”。张守节又释曰: “重即羲, 黎即和, 虽别为氏族, 而出自重黎也。”由是观之, 四岳家族是重、黎两个家族的分支。如果再问, 重、黎二氏又是从何而来呢? 《史记.楚世家》载: “高阳生称, 称生卷章, 卷章生重黎”, 《晋书. 宣帝纪》亦云: 重黎是“帝高阳氏之子”, 高阳氏即黄帝的孙子颛顼帝, 由此可知, 重、黎二氏是从黄帝集团颛顼一支中分化而来的。

重、黎二氏被命为掌天地之官, 是在一次宗教祭祀大混乱之后。《国语.楚语下》观射父回答楚昭王的一段话, 谈到了这一次大混乱的情况, 其云: “少昊之衰也, 九黎乱德, 民神杂糅, 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 民神同位。民渎齐盟, 无有严威。神狎民则, 不蠲其为, 嘉生不降, 无物以享。祸灾荐臻, 莫尽其气。颛顼受之, 乃命南正重, 司天以属神, 命火正黎, 司地以属民, 复使旧常, 无相侵渎”。这段文字, 较详细地透露了重、黎出任掌天地之官时的社会背景, 即少昊当政时的宗教祭祀大混乱。少昊, 名挚, 帝喾高辛氏的儿子, 黄帝的后裔。他曾被派到曲阜, 去统治那里的东夷族。由于长期与东夷族杂居, 他逐渐接受了东夷族的太昊文化, 修太昊之政, 故史称他曰少昊。后来他回中原主政, 史称帝挚, 他允许九黎文化泛滥, 于是便出现上面这段引文中所说的情形: 民和神混杂, 人人都可举行祭祀, 家家都可自为巫史, 祭祀没有法度,百姓没有敬畏神灵之心, 谷物不受神灵降福, 祸乱灾害频频到来。颛顼帝承受了这一局面, 派南正重主管天, 会合天上的神, 即主管祭祀天上众神, 使其各有分序, 互不混乱。又派火正黎主管地, 会合地上的民。重、黎的共同任务是, 恢复原来的天、地, 神、人秩序,不再相互侵扰轻慢。

那么, “ 旧常”, 即原来的天、地, 神、人秩序是怎样的呢? 观射父的另一段话, 则正好能回答这个问题,他说: “古者, 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 而又能齐肃衷正, 其智能上下比义, 其圣能光远宣朗, 其明能光照之, 其聪能听彻之, 如是则明神降之, 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 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 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 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 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 而心率旧典者之为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 是谓五官, 各司其序, 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 神是以能有明德, 民神异业,敬而不渎, 故神降之嘉生, 民以物享, 祸灾不至, 求用不匮。”观射父在这里所描述的这些情况, 就是他所说的九黎乱德前的“ 旧常”: 天上的神与地上的民, 不直接接触( “民神不杂”) , 掌管天、地、神、民、物的官员( “ 五官”) , 各自主管自己职内的事, 不相杂乱。天地、神民联系的“中介”, 是一些身分特殊的人, 那就是巫、觋、祝、宗等, 这些原始社会的神职人员。他们联系神民的方法与手段是祭祀, 通过祭祀, 他们将民众的诉求、愿望告知神灵, 把神的意旨传达民众。民能对神恭敬忠信, 神能对民示以明德, 神降福于民使五谷丰收, 百姓把食物献祭给神享用。

观射父所说的, 都是神话传说, 我们不能当做历史看。但是, 它却反映出原始社会人们的宗教生活。在原始社会里, 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 人们在和自然斗争时, 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甚为软弱, 于是便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恐惧与敬畏; 同时, 由于科学的不发达, 人们对自然及其自身的许多现象, 无法作出解释。于是他们便借助想象, 虚构了一个神与鬼魂的世界, 并对其敬畏至深, 顶礼膜拜, 这样, 原始宗教便产生了。遂之而来的是巫觋的产生, 《说文解字》释“巫”曰: “ 祝也, 女能事无形, 以舞降神者也。”释“觋”曰: “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曰觋, 在女曰巫。从巫从见。徐锴曰:-能见神也. 。”可见, 最初的巫觋, 只不过是一些以手舞足蹈来请神灵,妄称能见到神灵, 为人祈祷的男女, 类似现今的“跳大神”者。至于“祝”与“宗”, 虽然分工与巫觋有所不同, 但职能与巫觋完全相同, 那就是, 以不同的祭祀方式, 请来神灵, 为人祈祷求福。由于这样的请神灵的方法, 并不难做到, 因此, 便出现了巫觋的泛滥之风,我们前面所引的《国语.楚语下》的资料, 正好反映了种情况: “民神杂糅, 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 家为巫史, 无有要质, 民匮于祀”。人人为巫,家家为巫的宗教力量的膨胀, 与政治力量发生了衝突, 政治力量便不得不进行制衡和协调。我国古代文献《尚书.周书. 吕刑》中讲, 当“蚩尤惟始作乱, 延及于平民”时, 皇帝( 笔者按, 应为黄帝) “乃命重、黎, 绝地天通, 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 明明棐常, 鳏寡无盖”。这里的“ 绝地天通”, 就是一次政治制衡和协调宗教泛滥的事件, 意义重大: 其一, 自此之后, 祭祀神灵的活动, 只能由重、黎主管, 一般百姓不得进行( “乃命重、黎, 绝地天通, 罔有降格”) 。这便遏断了人人为巫, 家家为巫的泛滥。其二, 由于天地之事断开管理后, 天神的明德是由地上的“ 群后”来彰显( “ 群后之逮在下, 明明棐常”) 。这就便于宗教祭祀为政治利用,为政治服务, 因此, 地上的“ 群后”即“ 帝”与“诸侯”们( 实际上是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首长们) , 也便对重、黎家族特别喜爱、支持。每当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有什么重大行动或决策时, 总是请他们来商量, 占卜吉凶、当否。其三, 由于祭祀神灵的活动为重、黎家族所专有, 这个家族的祭祀方式、方法、知识等, 就越来越熟练、丰富, 久而久之, 便逐渐成为专职垄断祭祀的显赫家族。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本节开头的问题了,四岳之所以为帝尧委以重任, 为尧、舜所器重, 就是因为他们出身于重、黎家族。这两个家族, 从颛顼帝时起, 就已是专职垄断祭祀的家族了, 并且世世相袭, 控制了炎黄集团的所有祭祀事务。
我们已经知道, 四岳出自羲、和; 羲、和出自重、黎。而重、黎为高阳氏( 颛顼帝) 之子, 而高阳氏即是黄帝之孙。以此推之, 四岳当为黄帝的后裔。如果按照现代的习俗来说, 四岳应随其祖黄帝的姓氏, 应姓姬才对。但是, 古今风俗不尽相同。《春秋左传》说:“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 又说: “天子赐姓命氏, 诸侯命族”。这就是说, 赐姓命氏是有严格规定的, 只有天子才有资格, 而赐姓的依据是按其“ 生”而定。为什么要因生赐姓呢? 《说文解字》解释“姓”字曰: “ 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 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生亦声。”可见, “姓”字最根本的意义, 是女人生孩子。一个人的姓, 与他的母亲最关紧要。所以, 远古人的姓, 多与其母相关。例如, 黄帝因生长于姬水而姓姬,炎帝因生长于姜水而姓姜。尧的母亲生他时, 寄居在伊长孺家, 故尧以母之所居为姓, 曰伊祁氏。舜母握登生舜于姚丘, 故以姚为姓。禹母脩己吞薏苡而生禹, 因以姒为姓。契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 故以子为姓。四岳之祖, 虽可上推至黄帝, 但是, 帝舜以当时的惯例赐其为“姜”姓的, 这说明四岳之母, 是姜氏之女, 四岳是随其母在姜氏族中长大的。这种习俗的形成, 与原始社会后期的婚姻形态有关。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相当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期, 这时的婚姻形态主要是对偶婚制。对偶婚制的特点是, “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 而子女“ 只属于母亲”, 夫从妇居, 但子女一定要留在母亲的氏族里, 丈夫则是属于另一个氏族。因此, 子女只能从母姓。这就是四岳姓姜而不姓姬的原因。《国语.晋语》曰: “昔少典娶于有娇氏, 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异德之故也”。这里的少典氏与有娇氏, 已经开始了氏族外婚制, 大概是我国最早实行“同姓不婚”的两个氏族。这里的黄帝与炎帝( 姬姓与姜姓) 两个氏族,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结成了世代互婚的偶族, 通过世代婚姻, 融为一体, 形成华夏族。四岳是姬姓之后, 又是姜姓所生, 父姬母姜, 血管里流淌着姬姜两族的血液。四岳家族是华夏族的缩影。

前面已经说过, 四岳在尧舜时, 是官高位显的。但是, 到禹夏及其以后, 就销声匿迹, 默默无闻了。这是何缘故呢?仔细研究《尚书 .夏书.胤征》, 便可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献开头便说: “羲、和湎淫, 废时乱日, 胤往征之”。这里的“羲、和”是指的何人呢? 既然, “羲、和”被征伐的原因是其“废时乱日”, 那么, 这“羲、和”便一定是指主管观测天象、物候, 编制历法的羲、和,即“四岳”的后人了。四岳家族遭受这场塌天大祸, 是由一次日食引起的。公元前2137 年10 月22日, 我国发生了一次日食, 这是世界上人类第一次记载的日食, 史称“书经日食”, 又称“仲康日食”。这次日食发生时, 天下振恐, “ 瞽奏鼓, 啬夫驰, 庶人走”, 但是主管天象的官员羲、和( 四岳) , 却没有预测到这次日食, 而是“酒荒于厥邑”( 在他的封地中酗酒作乐) 。仲康认为“羲、和废厥职”, 自己放弃了职守。故命胤侯将兵, 依法(《政典》) 杀死了四岳, 官职封地等一概取消, 子孙不得再世袭了。

四岳被杀后, 其职司由谁接替了呢? 史无明确记载, 但我们可从一些史料中, 探得一些蛛丝马迹。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 叙述吕尚的祖先说:“ 其先祖尝为四岳, 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际封于吕”。而《史记索隐》引谯周的话说: “姓姜, 名牙, 炎帝之裔, 伯夷之后, 掌四岳有功, 封之于吕”。按照谯周的说法, 吕尚的祖先“掌四岳”, 而司马迁则说吕尚的族先“ 尝为四岳”。二者孰是孰非呢? 谯周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 谁有资格“ 掌四岳”呢? 伯夷有资格吗? 没有。在尧、舜时, 四岳是最高官员, 除了尧帝、舜帝, 谁也没权“掌”他们。其次, 四岳之为其官,在帝尧即位之初, 而伯夷为秩宗, 则是在帝舜即位之后, 而且是经四岳举荐的, 他的资历比四岳要浅, 他又安能来“ 掌”四岳呢? 其三, 伯夷所任之官为秩宗, 这是干什么的官呢? 孔安国曰: “秩, 序; 宗, 尊也。主郊庙之官”。帝舜叫他“典朕三礼” ,马融曰: “ 三礼, 天神、地祗、人鬼之礼”。郑玄说三礼是: “天事、地事、人事之礼”。谁都没有说秩宗能掌管甚么别的官。由是观之, 谓伯夷“ 掌四岳有功”, 是子虚乌有的事。司马迁吕尚之祖“尝为四岳”的说法, 给我们透露出, 吕尚之祖伯夷家族与四岳家族的密切关系, 也揭示了四岳失职后, 其官职由伯夷家族接替的密秘。也就是说,在仲康日食事件之后, 吕尚之祖, 伯夷之后做了“四岳”官了。司马迁“虞、夏之际封于吕”的记述, 也印证了我们的这种理解。我们知道, 吕在虞舜时, 已经封给了四岳, 若只有这一次封吕, 但记“虞时封于吕”即可, 无需记为“ 虞夏”。太史公既加上一个“夏”字, 就说明夏时又有一次封吕, 那就是, 在夏仲康时, 将吕从四岳家族手中收回后, 封给了伯夷之后吕尚之祖的伯夷家族。为何将四岳的官职改封给伯夷家族呢? 这与该家族所世袭的秩宗的职能有关。上面说过, 伯夷所任秩宗的职能是, 主郊庙、天神、地祗、人鬼等祭祀之事。与四岳的职能颇为相近, 特别是与四岳的先人重、黎专职祭祀家族相同。伯夷的祖先, 很可能也是重黎祭祀集`团的一支。所以, 四岳荐伯夷为秩宗, 这也是伯夷家族能够接替四岳家族的原因。

根据胤侯宣示的“歼厥渠魁, 胁从罔治, 旧染污俗, 咸与维新”的政策, 除“酒荒于厥邑”的四岳被杀外, 其家族的大部分成员, 都存活下来。由于失去了封地, 当然也就不能再以封地为氏, 便只好以其祖先曾任之官职——四岳为氏, 称为岳氏。( 参见郑樵《通志.氏族》、岳珂《金佗稡编》卷四) 不过, 岳氏子孙仍居住在原地, 与伯夷家族的后裔一起生活在吕、申、齐、许等地。经夏商至于周, “ 齐、许、申、吕四国, 皆姜姓, 四岳之后”。至秦汉亦然, 《汉书.地理志》曰: “颍川许县, 古许国, 姜姓, 四岳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岳氏族人以今天的河南、山东为中心, 繁衍生息, 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唐末五代之际而生岳休, 居博州聊城。岳氏自得姓氏至岳休, 其间数千年, 岳氏默默无闻, 无一名人载于史籍。有人以此为憾, 便用先龙、玄氏这两个人名, 作为岳氏烟火未断之连系。笔者以为这颇为欠妥, 这是因为, 这两个人与岳氏无关, “ 先龙”见于5《山海经.海内经》, 其云: “伯夷父生西岳, 西岳生先龙, 先龙是始生氐羌, 氐羌乞姓”。很明显, 先龙是氐羌乞姓的祖先, 怎能拉来作汉族岳氏的先人? 至于“玄氏”查遍史籍, 难觅其人, 虽有姓玄之人, 但都与岳氏无涉, 玄氏安能纳入岳氏先人之列呢? 况且, 即使先龙、玄氏果有其人, 且皆为华夏岳氏族人, 那也难以填满岳氏数千年之续脉。数千年岳氏虽无名人出,但其族人世世平凡劳动, 人丁繁衍, 生生不息, 薪火相继。这就够了, 无需找别的什么人来填充。岳休和他的儿子彦真, 先后任后周博州节度使, 遂定居聊城。彦真生海, 海生孟林, 孟林生铉, 铉生涣, 涣从兄弟共十一人。涣以宋令使起家, 生成, 成迁汤阴, 生立, 立生和, 和生飞。飞即精忠报国, 威震金军, 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武穆鄂王岳飞将军也!

参考文献:
[ 1] 十三位注疏# 尚书[M] . 上海: 上海籍出版社, 1980.
[ 2] 国语[M]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 3] 晋书[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 4] 说文解字[ 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5] 史记[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 6] 郑 樵. 通志[ M] .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 7] 岳 珂. 鄂国金佗粹编[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 作者简介] 1. 岳玉玺( 1938- ) , 男, 山东聊城人,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2#
发表于 2013-11-4 17:38:53 | 只看该作者

       该文的不少地方也难以自圆其说!既然开宗明义,认可“四岳”“为主管历法, 并兼理东、南、西、北之事的大臣”,还有什么必要去扬司马迁的“为四岳”,贬谯周的“掌四岳”?难道这里的“为”、“掌”二字不都是动词,是“当”、“做”的意思?搞懂了词意了,也就没有“ 谯周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的自以为得意的结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岳飞 岳飞网 岳飞官网 岳飞爱国者论坛 岳飞思想研究会 ( 渝ICP备19000161号  

GMT+8, 2024-11-23 22:42 , Processed in 0.1636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