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岳飞网爱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9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岳武穆诗词经典语句摘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3 17:3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岳增省 于 2014-5-13 18:42 编辑

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题宜兴张大年家厅事屏记》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蜺万丈干青霄。指海海腾沸,指山山动摇。《宝刀歌》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题骤马冈》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7:49:38 | 只看该作者
句句豪情励志!摘抄只是先祖武穆诗词一部分。
3#
发表于 2014-5-13 21:55:28 | 只看该作者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

写 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
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〇满江红,词牌名,双调,93字,仄韵。
  〇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起来顶起帽子。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〇潇潇:骤急的雨声。《诗经·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朱熹注:
潇潇,风雨之声。  〇歇:停止。
  〇仰天长啸:昂头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啸(xìao),感情激发时发出的声音。
  〇三十功名:孔子云“三十而立”,认为人到三十来岁就该建功立业。岳飞写
这首词的时候是三十二岁,因抗金战功卓著而建节(拜节度使),可谓功成名就。
  〇尘与土:把个人的功名视若尘 。
  〇八千里路云和月,为收复失地抗击金兵而南征北战,披星戴月。
  〇等闲:随便地,轻易地。这句是说,切不要轻易地让青春虚度,等满头白发
时,再懊悔悲伤也是枉然。意同汉代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〇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师汴梁和中原沦陷、徽钦二帝被掳的奇
耻大辱。 〇犹,还。 〇未,没有。 〇雪,洗刷掉。 〇长车:兵车,战车。
  〇贺兰山:山名,在今宁夏西北部。这里应是泛指金人占据的地区。
  〇缺:缺口,这里指山口。
  〇胡虏、匈奴:都是代指金之侵略者。这两句表现了岳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
报仇雪耻的决心。
  〇旧山河:原来的祖国疆土。这里指被金人侵占的国。
  〇朝天阙:朝见皇帝。 〇天阙:指皇帝的宫殿。这句在明王熙所书词碑中作
“朝金阙”。 应以“朝天阙”为是。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
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宝刀歌

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蜺万丈干青霄。指海海腾沸,
指山山动摇。蛟鳄潜形百怪伏,虎豹战服万鬼号。时作龙吟似怀恨,咻得尽剿诸天
骄。蠢尔蛮蜑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

  使君拜命仗此往,红炉炽炭燎氄毛。奏凯归来报天子,云台麟阁高瞧嶢。噫嘻!
平蛮易,自治劳,卒犯市肆,马躏禾苗。将躭骄侈,士狃贪饕。虚张囚馘,妄邀金
貂。使君一一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

  【注释】
  〇韬:刀剑或弓的套子。这里指刀鞘。 〇南征使:指吴将军。
  〇蜺(ní):与霓同。即副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比虹淡些。
  〇干:冒犯。这里有冲的意思。 〇青霄:指天空。
  〇潜形:隐藏形体。 〇天骄:汉时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历史上泛称
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〇蠢尔:虫蠕动貌。《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〇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泛称。 〇蜑(dàn):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之一。
见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涪陵郡》,明于慎行《榖山笔麈》卷十八《夷考》,
唐韩愈《韩昌黎集》卷二十七《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〇竿梃(tǐng):棍棒。 〇倏(shū):极快地。倏聚忽散,忽聚忽散。
  〇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〇使君;古代尊称奉命出使人为使君。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〇氄(róng)毛:细而软的毛。
  〇云台:汉宫庭中的高台名。后汉洛阳南宫有云台广德殿,明帝命图画中兴功
臣三十二人于云台。
  〇麟阁:双宣帝时有麒麟阁,省称麟阁,乃图绘功臣之所。
  〇瞧嶢(jiao yáo)高耸貌。 〇市肆:市井店铺。
  〇耽:沉醉,迷恋。 〇骄侈:骄横奢侈。
  〇狃(nǐu):因袭,沾染。 〇饕(tāo):贪。
   《汉书·礼乐志》: “贪饕险坡。”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〇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以 计数献功。
  〇金貂:汉代冠饰。 〇武冠:又名武弁大冠,诸武官所戴。侍中,中常侍则
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据《后汉书·:舆服志》下说,胡广谓战国时赵武
灵王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
  〇唐尧:我国古代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名放勋,
史称唐尧。
 


赴宴戏秦桧

自幼从军未学诗,今朝赴宴强为之。削发搓缰系战马,拆衣抽线补征旗。
江南美酒君须记,北国风霜我独知。百万金兵临城下,再请诸公去赋诗。



驻军盆珠

云屯壁垒夜鸣铮,帐拥珠岗翠色萦。但使狐鼪乞一活,何须血刃下孤城。
日连旗影蚕洲暗,光拂剑花遂水横。虔吉未平归未得,何时廓字罢天兵?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
  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唐杜牡《九日齐山登高》“江
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亭名本此。翠微原指远山淡漠青色,也借以指
山。
  〇特特:马蹄声。 〇看(读平声)不足:看不够。 〇月明:月光。
 


从驾游内苑应制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过张溪赠张完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寄浮图慧海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送轸上人之庐山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题池州翠光寺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閒。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题新淦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戸侯。

  【注释】此诗载于宋人赵与时著《宾退录》,作者赵与时注曰:“今寺废壁
亡矣。其孙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按:其孙,指岳飞之孙岳珂)



题雩都华严寺

手持竹节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题骤马冈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薤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游嵬石山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 岳飞诗词考析 *

 

  南宋绍兴11年(1141),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秦桧害死,至今已860年了。去年初夏笔者路过杭州前往岳墓凭吊,在一枚石刻上得见明代文征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
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
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由文征明的挽词,笔者想到了岳飞留下来的三首词——它们或不为今人所知,或知而未解其意,或被疑为伪作。因而在这里做些考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岳飞英雄品格的了解。

  (注:后三首考析为本站接续)

(一)

岳飞诗词第一首《小重山》

  这首词,始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1183—1234)所编《金陀粹编》,宋以后一直流传。但对词中岳飞发出“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的叹息当作何解?他为什么会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他的满腹“心事”到底是什么?这些,人们则见仁见智,其说不一。笔者带着疑问,阅读古人篇札,见《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打到朱仙镇,“大功垂成”,却“一日奉十二金字牌”,要他退兵;他“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南宋陈郁《藏一腴话》又载:“岳飞《谢收复河南赦》及《罢兵表》中有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豀壑之求’。”就是说,退了兵他依旧反对和约,力主抗战。而《宋史·秦桧传》也说:岳飞“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屡言和议失计”。据此,笔者认为,岳飞此词,当作于退兵之后。其中“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了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报国无门。而他的“心事 ”,就是北伐中原,光复旧物,“还我河山”。清代初年沈雄编《古今词话》,所持的也是这种观点,他说:岳飞“故作《小重山》,……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总之,此词是在投降势力压迫下所抒发的满腔抗战爱国忠愤,并非日常生活起居的感受。
 


(二)

岳飞诗词第二首《满江红·写怀》

  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

  清康熙年间沈辰垣等所编《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七,引南宋陈郁撰《藏一话腴》云:“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足以明其心事。”

  明汤阴教谕袁纯于景泰初年着手编辑《精忠录》一书,景泰六年(1455)印行。此书卷三载有岳飞作《满江红》词。汤阴岳庙中现保存有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王熙书《满江红》(“怒发冲冠”)词碑。明万历十年(1582)刊本《汤阴精忠庙志》明嘉靖刻本岳珂《程史。》“附录”及此后的许多诗词选本均收录这首词。

  这首词几百年未见前人撰文质疑,但到了近代,却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持理由是:岳飞之孙岳珂的《金陀粹编》、陈郁的《藏一腴话》及宋元载籍均未录此词。这个论据不足为凭。因为,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的《岳武穆集》十卷本早已失传,所以宋、元人之书未见此词;只是到了明代嘉靖时,大学士徐阶才收集散佚,编成《岳武穆遗文》,其中收词两首,一为《小重山》,一为《满江红·写怀》。徐阶录此词必有根据。另外,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又收载宋代邵公序作词赠岳飞的纪事说:“岳武穆驻师鄂州,纪律严明,路不拾遗,秋毫无犯,军民胥(皆)乐,古名将莫能加也。有邵公序者,薄游江湘,道其管内,因作《满庭芳》词赠之云: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
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
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十分明显,词中“笑谈顷、匈奴授首”句,是对岳飞词“笑谈渴饮匈奴血”句的囊括;而“绝漠横行……麟阁画丹青”句则是岳飞词“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句的效仿与重唱。此词可以证明,邵公序是见到过岳飞的原作的。

  至于这首词表达爱国情怀堪称千古绝唱,前人论述已多,勿须赘述。
 


(三)

岳飞诗词第三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这首词,世人知道的不多。它首见于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中华民族爱国魂》一书,卷端有名为“岳武穆墨迹”的照片,并有元代谢升孙及明代宋克、文征明写的跋(谢跋写于元统二年──1334年,距岳飞被害不到二百年)。墨迹确为岳飞手笔。由于证据确凿无误,前些年武昌重修黄鹤楼,便专门立了词碑,永作纪念。

  这首词,先写了东京开封当年花街柳陌、龙楼凤阙、处处笙歌的繁华气象,然后笔锋一转,描述虏骑满郊野、千村尽寥落、人民填沟壑的惨景,末了归结到请缨振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收复中原,再造太平的宏大志愿。全词大起大落,对比强烈,意气激昂,感人肺腑。它与上一首“怒发冲冠”词,堪称姊妹篇。

  岳飞词虽然只留下来三首,但成就颇高。他与同时代的李纲一样,都上承苏轼豪放之风,并高扬抗战的时代主旋律,壮怀激烈,正气恢宏,为此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词人的崛起开了先河。
 


(四)

岳飞诗词第四首《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岳飞的这首词属于杂体诗歌,因是否原作缺乏考证,故不为更多世人所知。但于后部诗句看来,尚无人能仿。

  此诗出处为汤阴岳庙中刻石,是河南学政钱唐许乃钊于道光二十三年秋八月摹刻的。许乃钊在跋中说:“此幅在前明为王弇州旧藏,后由孙退谷少宰家归荣恪郡王南韵斋。此从荣邸借摹上石,敬立汤阴庙中,以志景仰。”

  此诗刻石正文后款署:“绍兴四年二月十日赠吴将军南行。”吴将军究竟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之。考诸《宋史》纪传,与岳飞同时代的吴姓将军有吴蚧、吴磷兄弟,但绍兴四年他们正在四川抗金,并未奉命南行“平蛮”。还有吴胜、吴伦,也都屡立战功,但当时正在川陕路拒金。

  吴蚧(1093—1139),宇晋卿,南宋抗金名将,官终四川宣抚使。他素服岳飞善用兵,曾“名姝”遗之。据《金佗粹编》卷九载,岳飞“厚遗使者而归其女”,并说:“吴少师于飞厚矣。然国耻未雪,圣上宵旰不宁,岂大将宴安取乐时耶!”吴“益敬服,以为不可及”。 吴将军者,很有可能是吴蚧。但史料记载阙如,无从考实。
 


(五)

岳飞诗词第五首《赴宴戏秦桧》

  一次,秦桧邀请岳飞赴宴,宴会上,秦提出来人一一作诗。秦桧此举不怀好意,他认为飞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不懂吟诗作赋,想借此发难于飞,出飞的洋相,殊不知飞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当最后轮到飞时随即挥笔写下了此诗。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岳飞的一心为国、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敢于和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的花天酒地、不思朝政、堕落腐朽生活作风作斗争的英雄气概。
 


(六)

岳飞诗词第六首《驻军盆珠》

  岳飞这首诗,见载于道光版《龙泉县志》卷十一《艺文志》。见《吉安师专学报》1986年第一期载刘志桂《岳飞在遂川的碑文和诗》和王水根《岳飞镇压吉州农民起义史迹考略》。盆珠,地名,在龙泉县(今江西省遂川县)西。

  公元1133年夏,岳飞奉南宋朝廷之命率军前往吉虔两州镇压农民起义军。经过三个月的征剿,扑灭了彭友等义军,并于盆珠乡立《平寇纪绩碑》,此碑已毁于1958年。碑文如下:

  吉属龙泉,山寇彭友,窃据县城,贼首陈容等,流毒度南地界。绍兴三年夏四月,子奉诏命进剿。先锋张宪、王贵等,间道永新抵泉。驻军县之盆珠,千戈四塞蔽野。予一战擒友,贼众大败,逃遁固石洞依山为垒。六月初旬,提兵由武陵疾驰贼巢。砍死陈容,贼党余酋悉降。俘老弱二万有奇,选其精壮者尽编入伍从军。寇平奏凯,居民遮道壶浆以迎王师。惟皇赫濯,丕振声灵。用伐山石,纪厥功成。


4#
发表于 2014-5-13 21:56:56 | 只看该作者
《池州翠微亭》

《射雕英雄传》 <第23回 大闹禁宫>: ……二人谈谈说说,来到飞来峰前。峰前建有一亭,亭额书着“翠微亭”三字,题额的是韩世忠。郭靖知道韩世忠的名头,见了这位抗金名将的手迹,心中喜欢,快步入亭。亭中有块石碑,刻着一首诗云:“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看笔迹也是韩世忠所书。郭靖赞道:“这首诗好。”他原不辨诗好诗坏,但想既是韩世忠所书,又有“征衣”、“马蹄”字样,自然是好的了。黄蓉道:“那是岳爷爷岳飞做的。”郭靖一怔,道:“你怎知道?”黄蓉道:“我听爹爹说过这故事。绍兴十一年冬天,岳爷爷给秦桧害死,第二年春间,韩世忠想念他,特地建了此亭,将这首诗刻在碑上。只是其时秦桧权势薰天,因此不便书明是岳爷爷所作。”郭靖追思前朝名将,伸手指顺着碑上石刻的笔划模写。 
5#
发表于 2014-5-14 22:49:3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海涛的资料比增省的更加详实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3:2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岳增省 于 2014-5-15 13:24 编辑

最喜欢这句:“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何等的豪情壮志!
7#
发表于 2014-5-15 13:36: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5:11:51 | 只看该作者
武穆后人 发表于 2014-5-15 13:36
3楼的《金陀粹编》,应遵照珂祖原著《金佗稡zui 编》为好。
3楼的《程史。》,应为《桯ting史》,木字旁, ...

对,《桯史》也是岳珂祖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
9#
发表于 2014-5-15 20:20:4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没文化真可怕 谢谢两位纠正
10#
发表于 2014-6-19 08:58:41 | 只看该作者
古絮说:不怕你犯错,就怕你知错不该呃。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岳飞 岳飞网 岳飞官网 岳飞爱国者论坛 岳飞思想研究会 ( 渝ICP备19000161号  

GMT+8, 2024-6-16 16:53 , Processed in 0.2577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