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言志。数千年来,中华诗词,爱国主义思想一脉相传。或壮怀激烈,慷慨陈词,或血泪倾诉,感泣鬼神。历代中华儿女都受到教育,得到鼓舞。致使许多志士仁人,为保卫国家,为保卫民族而浴血奋战,成千上万地献身沙场,壮烈牺牲,使多难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六千年的文明古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应该说是中华诗词永恒的主题。
翻开我们的诗史,可以看到许多感人肺腑的篇章。从《诗经》开始,历代诗人环绕爱国这个主题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诗经》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就是一首同仇敌忾、慷慨激昂的保家卫国的军歌与诗章。
屈原(公元前340—前27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离骚》是继诗经之后又一座诗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是一首长诗,大约作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诗中对奴隶主贵族的腐朽政治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通篇以香草美人为比兴,借助神话传说,驰骋想象,抒发豪情,写得浪漫开张而委婉华丽,表现出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贞。正是这爱国精神,他身处流放而不忘国忧,闻秦将白起拔郢之后,自沉汨罗江而死。其爱国之情,在《九歌》和《九章》中都有激烈的表现,如《国殇》为追悼为国战死的将士,写得战车交错,短兵相接,杀气冲天,牺牲壮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对为国牺牲的人表示崇高的赞颂。
张巡(709—757)在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守睢阳,鏖战数月,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死伤殆尽,以身殉难。他在城陷前写了《守睢城作》,记下当时苦战实况,非常艰苦:“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表现出忠烈气概。
杜甫(712—770)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揭露了政治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创作1400多首诗,是围绕着时代的处境和个人的遭遇而写的,是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著名的“三吏”、“三别”,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充满爱国忧民的精神。
卢纶(约748—800)的《塞下曲》是描写军旅生活的名诗。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把一支为保卫祖国整装待发的雄师气势和主将的形象展示出来。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借用汉代飞将军李广“射虎中石”的故事,赞美领军将帅连夜巡边,英勇善射的形象。第三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歌颂轻骑雪夜追击敌人的景象,以“大雪满弓刀”数字,写尽了将士的艰苦奋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第四首“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写出将士凯旋热烈庆功的场面。这种描写,实际上是对军威和国威的歌颂。因而此诗脍炙人口,历代传唱不衰。
范仲淹(989—1052)52岁任陕西经略使兼知延州时,统兵守边,抗击西夏侵扰,写下爱国词章《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得苍凉沉郁,表达了坚持抗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岳飞(1103—1141)这位南宋抗金名将,因投降议和派得势而被陷害杀于风波亭下。他的《满江红》是以忠愤著称的“壮怀激烈”的爱国名篇,表现了对敌寇的无比痛恨,报仇雪耻的决心和收复中原的坚强意志,凛然正气,彪炳千秋。
爱国的诗词,多产生于国难临头、人民涂炭之时。南宋受金兵压迫,人民奋起反抗,抗金派的将帅和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作,一时有张元干、韩元吉、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等,蜚声词坛,尤以陆游、辛弃疾负盛名。陆游(1125—1210)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梦中不忘出征,表示抗敌的迫切心情。(1192年)《11月14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真是风雨关情梦寐不忘抗金卫国。而《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则是报国无门、抒发暮年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他的《示儿》诗,更是至死惦念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名篇。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也是继苏轼之后,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语)。他所作600多首词,大都反映出强烈的抗金、收复中原的宏愿。其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杨慎《词品》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此词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66岁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通过怀古,体现作者坚决抗金、关怀沦陷区人民的战斗意志。词风沉郁苍凉,古今世事,纵横驰骋,开拓了词的领域,扩充了词的内涵,使豪放派词成为词坛的一大流派。这首词为其代表作之一。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状元,丞相。元兵南侵,浴血奋战,兵败被俘,不屈被杀。作《正气歌》,历来被誉为爱国名篇。读之真有慷慨激昂,大义凛然之感。你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随之列举了史上忠烈的典型:“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举出大量壮烈的故事,证明人间正气磅礴,凛烈万古。“当其贯日月,死生安足论!”正因有此正气,所以他经得起任何考验,甚至“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终能为国牺牲,光耀千秋。同样,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也是千古传颂的爱国名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为国牺牲的精神,教育和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为国捐躯。这是炎黄之骄子,我们的文明古国至今能屹立于世界之上,首先是靠这样一批爱国志士作华夏的脊梁。
爱国主义的诗词不限于此。凡关心人民疾苦,悲战争之伤痛,刺腐朽之祸害,以及歌颂祖国河山壮丽之诗篇,皆属爱国之篇章。如唐•曹松《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指乾符六年(879)镇海节度使高骈遣将阻击黄巢义军,大肆杀戮,因功受封赏事。末句极为沉痛,揭尽了人间以万骨换封侯之惨烈现象。同样,唐•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既歌颂了誓扫匈奴、为国牺牲的精神,也反映了人民的惨痛。而皮日休(834—883),曾当黄巢的翰林学士,诗多反映民生疾苦与社会矛盾。如《金钱花》:“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宋•李纲(1083—1140)为抗金名将,受贬被罢相,抑郁而死。作《病牛》自喻,表示鞠躬尽瘁,兼济苍生之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种爱国爱民的心声,是黄钟大吕、永远回荡在神州大地上。
清朝中叶以后,国力衰微,列强侵凌,多次割地赔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举国上下,复兴民族的呼声日益高涨,一批先知先觉之士,以诗词作为号角,鼓吹改良和革命。这种爱国的声浪,呼唤人民觉醒。
丘逢甲(1864—1912),台湾彰化人,光绪十五年(1888)进士,官工部主事。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后,中国被迫割台湾给日本。丘组织义军抗日,失败内渡,在广东办学,其诗多为复台雪耻而作。悲歌慷慨,雄健奋发。如《离台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山河竟黯然。”“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旂?”又如《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国破家亡之痛,使诗人见物生情,抱恨入诗。一次友人衡仲以西瓜见饷,兼约可园赏月。逢甲即吟二首:“蕴雪含冰沁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浮瓜待作南皮会,去赴新亭看月光。”已有新亭涕泪之感。第二首:“荐玉春盘海有氛,故侯门巷冷秋云。金刀欲下踌躇甚,多恐神州似此分。”今天读此,依然震憾人心,110年前写的诗,至今尚令国人操心未已。可以想到诗人当时结郁悲愤的爱国之情,亡家之痛多么强烈!
秋瑾女侠(1879—1907)更是女中豪杰,革命先驱。1904年她毅然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同年归国,在黄海舟中,见日俄战争地图。此战在1904年,日俄在我领土上开战,践踏蹂躏、杀害人民,清廷腐败无能,竟然宣布“中立”。秋瑾女士怒火填膺,有日人索句,她即作诗:“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此诗铁骨铮铮,豪情迸发,真是巾帼丈夫,英雄气概!她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和《中国女报》,鼓吹革命,组织光复军,配合徐锡麟(1873—1907)安庆起义,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后被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徐被捕,坚贞不屈。他曾有诗《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接着,秋瑾在绍兴被捕遇害,是为辛亥革命前殉难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诗词是个高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此民族存亡生死关头,全国抗日热潮高涨。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写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篇,大家都熟悉,不用一一举例。李贯慈(1908—1947)《哭辽东》“哭罢江山无泪流,亡国惨祸已临头!恨尔民贼方得意,哀此匹夫能不羞?复我片土可百世,杀敌一毛足千秋!男儿一付好身手,拚将热血洒神州。”朱德诗《寄语蜀中父老》:“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又作《赠友人》:“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抗日救国的思潮汹涌澎湃,不可遏制。1938年李济深写《国难抒怀》:“国难方殷寇正强,存亡续绝费商量。可怜责任成虚负,到处游观没主张。风景纵佳游兴减,江山依旧主无常。应知巢复无完卵,几度登临几断肠。”1937年,郭沫若毅然别妇抛雏,从日本返国,他写道:“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这样的爱国心情,还表现在各阶层人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1938年,日军陷上海,画家陈石濑决心返乡,离沪前自制宣纸丝绸封面大画册,请名家题赠。贺天健挥泪泼墨,用大写意笔法画土地一角,水亭一座,扁舟一叶,题诗一首:“画到江山剩半壁,残烟破鼠是啼痕,请君莫上高楼看,人在南朝第几村!”老诗人张恂士诗云:“半壁江山欲画难,如烟如梦已惊残。鼓鼙将帅思无尽,瑟瑟商声纸上寒。”1943年,漫画家丰子恺到重庆,写了一首《蜀道》:“蜀道难行景色饶,元宵才过柳垂条。中原半壁沉沦后,剩水残山分外娇。”山河破碎,痛心疾首,字字血泪,众志成城。
1939年,田汉到桂林,当时他是军委会文委委员,少将军衔,应马君武之约,同看桂剧《断桥》。由名伶如意珠谢玉君演白娘子、小金凤尹羲演青儿。看着看着,田汉悲愤填膺,即席赋诗《赠谢玉君》:“剑佩戎装对舞腰,非常时节可怜宵。鉴湖破碎雷峰倒,忍听珠喉唱断桥。”从断桥想到西湖,痛河山之破碎,恨日寇之猖狂,激愤成诗。次日,桂林见报,迅速流传,激发了桂林各界同胞抗战决心。
爱国精神在革命先烈身上更有光辉的表现。上面说的秋瑾是一个典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和后来许多抗日牺牲的将领和在党的领导下参加解放战争的烈士,都是光辉的榜样。1935年,日寇侵入华北,续范亭将军(1893—1947)到南京呼吁抗日,在哭陵剖腹前写了一首《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吉鸿昌将军(1895—1933)在天津就义时吟了《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黄治峰烈士(1891—1934)是我广西田阳壮族人,曾任右江赤卫军总指挥,红七军二十师副师长,1934年调离中央苏区,回右江坚持斗争,途中被反动派杀害,他曾写诗:“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那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爱国主义的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焰,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共同体赖以生存的核心观念和坚强支柱。当异族入侵,大敌压境,或内部叛乱,人民涂炭,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人们自发燃起爱国激情,临危不惧,团结奋起,背水一战,敢于牺牲,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终能挽救危亡,取得最后胜利。每当国难临头而奸宄作恶、出卖祖国、祸害忠良之时,正是人们高举爱国主义的利剑攻杀寇仇,诛灭奸宄。汪精卫在国难深重之时,叛国投敌,全国共诛,马君武有诗:“潜身辞汉阙,矢志嫁东胡。脉脉争新宠,申申詈故夫。赏钱妃子笑,赐浴侍儿扶。齐楚承恩泽,今人总不如。”或当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动乱浩劫之时,爱国主义的良知会发出愤怒的呼喊,深刻的揭露,有力的控诉,遏阻沧海横流。“四人帮”肆虐时,道路侧目,人民反抗,不怕牺牲,终引发了1976年清明时节天安门的革命怒潮。他们以诗为炮弹,射向四人帮。“先烈血洒神州,我等后辈何求,红心永向领袖,擒妖甘献我头!”“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以血泪的拼搏、生命的代价,终于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使河山重光,路线更张,迎来华夏中兴新纪元。
爱国主义思想,在我国已深入人心,也可以说是道德观念的首要标志。当前,大家注意到,社会道德滑坡,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市场交易都有许多扭曲的现象。一切从唯利是图出发,可以干出许多丧尽天良之事。什么贪污枉法,抢掠烧杀,邪气上升,黑道嚣张,时有发生,极大地扰乱社会秩序。当此之际,凡有爱国爱民思想的人,都痛心疾首,大声呼吁,痛斥和拦阻这些社会暗流。当前有大量诗词作了深刻地揭露和评论。
爱国诗词,不一定都是黄钟大吕、慷慨激昂,有的却是温情脉脉或低吟浅唱,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或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委婉地倾诉出赤子心情。北京林锴老先生在黄河坐羊皮筏,就写过一首诗:“九折飞流千叠波,每将慈母拟黄河。百年乳哺惭无报,犹坐摇篮听母歌。”纯真的爱国之心跃然而出。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有许多知识分子,受到错误的打击。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生活,报国无门,甚至爱国也无门,在受到极大压抑情况下,他们仍然以诗词表达其赤子之情。湖南女诗人成应求(1916—2000),72岁时赴美与旧情人潘力生完婚前夕,为留别故国亲友而写了一阕《唐多令》:“无计遣烦忧,生涯不系舟,七十年,甘苦沉浮。苍狗白云回首处,恩与怨,总东流。踪迹等闲鸥,重洋更远游。最临岐,又惹新愁。振翼乘风人去也,瀛海外,望神州。”纵使半生困顿折磨,却不计个人恩怨,依然眷念自己的祖国。她2000年逝世,2003年潘力生也过世了,两人均魂兮归来合葬于岳麓山边。聂绀弩(1903—1986)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参加革命,1934年入党的老党员,可惜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到北大荒劳动。“文革”又被戴上“反革命”帽子,被判无期徒刑。1979年,北京高级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无罪;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正错划“右派”。他在北大荒写了不少诗。有一首《削土豆伤手》:“豆上无坑无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欲把相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狂言在口终羞说:以此微红献国家。”多么无奈,多么惨伤。本来是个老党员,却不能为国服务,不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只能以此微红献国家,真是令人心酸!他还有首《清厕同枚子》也值得一读:“君自舀来仆自挑,燕昭台畔雨潇潇,高低深浅两双手,香臭稠稀一把瓢。白雪阳春同掩鼻,苍蝇盛夏共弯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秽成坑便肯饶?”诗含深意,发人深省,难怪胡乔木说,聂诗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的正确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之后,可以说,中华民族已进入中兴时期。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国力正在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引起世界瞩目,在此和谐社会中,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应该更大的弘扬,歌颂我们伟大的国家,歌颂党的正确路线,维护正义,高歌猛进,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好明天而共同奋斗。
中华诗词研究网 钟家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